文章分類Article
離婚財產分配應該如何兼顧雙方利益?/桃園法律事務所,中壢法律事務所
離婚財產分配應該如何兼顧雙方利益?
離婚財產分配常是婚姻結束時最具爭議的焦點。如何兼顧雙方利益、維護公平是法律體系面臨的挑戰。 本篇文章將從以下四大面向,探討目前離婚財產分配的法律基礎,並提出如何在不同情況下實現雙方利益的平衡
-
現行法律的規範
簡述目前法律對離婚財產分配的基本原則,主要包括:
-
1) 社會共有人制 (法定財產制):即夫妻剩餘財產分配制度
2) 財產登記制度:財產登記於何人名下,影響歸屬認定
3) 婚前協議的效力:經雙方同意並依法立約的婚前協議,具法律拘束力,此類約定對離婚財產分配具高度影響力。
-
-
公平性與現實的衝突
在實務中,雙方對財產的貢獻類型差異常引發爭議,例如:
-
1) 一方提供主要經濟支柱
2) 另一方則投入家庭勞動、育兒照顧 (非經濟貢獻)
離婚時法律應如何衡量這些「非經濟貢獻」的價值,是實務上的重點。
-
-
弱勢一方的保護:
法律制度也致力於照顧經濟上相對弱勢的一方,重點在於保障基本生活權益,避免因離婚陷入困境。
-
1) 配偶贍養費:在離婚後提供合理生活支援
2) 生活保障措施:例如過渡期的居住安排或財產使用權等
-
-
實務操作中的挑戰以及法律如何在不同情況下維持雙方的平衡
實際案例中,常見以下爭議情形:
-
1) 離婚財產分配爭議:透過雙方協商,尋找可接受的解決方案。
2) 對家庭無經濟貢獻的一方,能否主張分配?
3) 離婚協議未盡完善,後續糾紛不斷?
-
-
結語:法律之中求彈性,制度之外看人情
離婚財產分配,應在法律框架下根據雙方具體情況靈活處理,既要考慮財務公平,也要照顧到非財務的貢獻。 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達成兼顧雙方利益與公平正義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