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Article
僱傭 vs. 承攬,你知道你簽的是哪一種嗎?/桃園律師事務所/中壢律師事務所
從定義、法律差異到「從屬性」一次搞懂!
在接案、斜槓盛行的時代,許多人簽下一份「承攬契約」就以為自己只是外包合作關係,但你真的清楚「承攬」與「僱傭」的差別嗎?
這兩種契約雖然都與報酬有關,但法律效果卻天差地遠。尤其是當發生勞資爭議、工傷事故或權益被剝奪時,身分不同,結果和保障可能完全不同!
今天就從律師角度,帶您一次搞懂:
-
什麼是僱傭?什麼是承攬?
◆ 什麼是「雇傭契約」?
根據民法第482條: 稱僱傭者,謂當事人約定,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為他方服勞務,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。
雇傭契約是一種以勞務提供為核心的契約,員工(受雇人)提供 勞力、技術,由雇主支付報酬,並具備管理與指揮關係。常見於一般上班族與公司的僱傭關係。
特徵如下:
• 雇主可指揮、監督員工的工作內容與方式
• 員工需遵守工作時間與地點規範
• 雇主需依法負擔勞健保、職災保險等責任
• 若終止契約,需符合《勞基法》相關規定(如資遣費、預告期)
✅ 常見於上班族與公司間的關係。
◆ 什麼是「承攬契約」?
根據民法第490條: 稱承攬者,謂當事人約定,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,他方俟工作完成,給付報酬之契約。
承攬契約則是以完成一項工作成果為目的,如交付設計、裝潢、程式撰寫等專案,承攬人對工作過程具有自主性,只需負責結果。
特徵如下:
• 接案人不受指揮監督,具高度自主性
• 薪酬依完成成果計算,而非時薪或月薪
• 承攬人需自負盈虧,自行繳健保與稅金
• 不適用《勞基法》,沒有資遣費、年資保障
✅ 常見於設計、裝潢、軟體專案等。
-
關鍵判準:「從屬性」界定重點
法院在判斷雙方契約性質時,最常採用的標準是「人身與經濟從屬性」。
• 人身從屬性:是否受對方的時間、地點、方式上的限制?
• 經濟從屬性:是否長期依賴對方提供收入,缺乏獨立經營風險?
✎ 簡單判斷方式:
• 如果你每天進辦公室、上下班打卡、聽主管指令做事 → 多半屬於 雇傭
• 如果你自由接案、自己決定工作流程與時間,只需交付成果 → 多半屬於 承攬
-
簽約前注意什麼?
1) 釐清角色:你是「員工」還是「獨立接案人」?
2) 寫清楚內容:報酬計算方式、交付標準、工作時間有無限制?
3) 保留證據:打卡記錄、對話紀錄、薪資單等,都是未來爭議時的重要依據。
-
結語
「僱傭有保障、承攬有自由,重點不在於契約名稱,而是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,以及應得的保障。」 若對自身權益有疑慮,都建議諮詢律師或向勞工局申訴,不要默默吃虧。
很多爭議的發生,都是因為一開始沒釐清關係,最後雙方各執一詞,陷入訴訟泥沼。
你也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正在接案、找工作、或雇用他人的朋友,幫助他們避免誤簽契約,留下法律風險。
本文內容為一般法律知識整理,實際操作仍需依個案情況評估。如果你想多了解內容,歡迎留言或私訊,鄭律師將以專業、誠信與同理心提供您最完善的諮詢服務。
至芃還可提供提供以下服務
✅ 契約審閱與設計
✅ 勞資爭議與調解
✅ 訴訟與法律救濟
✅ 企業與個人法律規劃
☎︎ 24 小時法律諮詢與陪偵專線:0988-429-178
➔ 立即預約諮詢,守護你的勞動與債權權益!
相關文章